心理生理健康
心理生理健康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生理健康
为什么说心理问题都是‘惯’出来的?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5-08-19  浏览:9 次    字体大小 :

  国庆前后,我的一篇文章《心理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突然引来大量转发和关注,有点受宠若惊,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心理问题的话题已经开始走进了大众日常。


  随着对心理问题的探索加深,我越来越感受到,心理问题并非偶然发生,也并非跟个体单独相关,而是在不经意间,众多因素叠加,把心理问题惯出来了。


  那为什么说心理问题是惯出来的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


  1、自己惯的。


  心理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我们遇到问题和痛苦后,选择逃避,不解决不处理,结果问题越来越大,最终发展到真正的问题。


  人天然有逃避痛苦的倾向,来麻痹自己,能暂时从痛苦中解脱。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我们逃避时候,竟然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可以说:


  我们的心理问题是自己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主动的一步一步变成了当下的样子。


  那为什么我们自己会主动这样选择?为什么不能迎难而上?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曾孝濂在《十三邀》里提到,我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但我把自己做的事当回事儿。这句话非常有智慧,而且也非常有指导意义,我们越投入到事儿上,我们越能体会到价值,越能把事儿做好。


  如果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真正的做事的人,是不会出现心理问题的,反而生命的能量越来越高,恰恰那些隔离了事儿,闲起来的人,会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越来越多。


  有人会说,我们需要静,需要让自己闲下来,没错,可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归隐山林,而是更好的动,更好的做事。


  那为什么一定要做事呢?好好享受生活归隐山林不行吗?因为人内在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是在做事中完成的。这里做事,不是那种进大厂拧螺丝,而是让生命的能量得以绽放。


  对自己好,先从做事开始,心流,价值感,幸福,意义,所有的都来了。


  人越矫情,事也就越做不好,事越做不好,价值感越低,继而问题就开始蔓延了。


  2、家人惯的。


  那为什么有些人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有些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命能量不断绽放?那是因为,除了我们自己之外,还有别人参与到了我们的生命中。


  有句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里负重前行的就是我们身边的家人。


  当有一天我们遇到的问题,身边的家人再也帮我们解决不了的时候,只能自己去面对,这时问题很可能就会把我们压垮。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无一例外,那些在原生家庭中享受太多溺爱,包办,被事无巨细照顾的人,天生抗挫能力很差。这些人是可怜的,也是无助的,他们被家人的溺爱和自己的妥协共同塑造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武志红在《深度关系》里提到全能感的四个变化,我觉得很好的解释了那些被‘惯’大的人的心理:


  全能感有四个基本变化。

  1.全能自恋。我是全能的神,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


  2.全能暴怒。意愿被拒绝,神就会变成魔,而生出毁灭欲。


  3.彻底无助。暴怒不能表达,就会转过来攻击自身,让自己不能动弹。


  4.被害妄想。不能动弹时,会觉得所有不顺都是外界的魔鬼害的。


  武志红《深度关系》


  以上四个变化,大家都会有,只不过那些被溺爱长大的孩子体会更强烈,他们一般在第3步和第4步时,心理问题就已经出现了,父母有多爱他们,他们就会有多恨父母,把父母当作他们一切失败的根源。


  那怎么解救已经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呢?


  只能从我出发,从现在出发,从脚下出发,一点点的跟周围的人,事,物建立深度关系,在关系中看见自己,疗愈自己。


  原生家庭是客观的存在,人人都有,都不完美,如何看待它决定了我们以后的发展,人毕竟要发展,在发展中原生家庭只能成为我们的助力。


  彪悍一只猫在他的新书《明智创富指南》提到:


  不管发生了什么,你的过去,只能是你的垫脚石,而不应成为你的绊脚石。


  彪悍一只猫《明智创富指南》


  3、社会惯的。


  心理问题来自我们的主动逃避,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当然也离不开社会的影响。我们会发现,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大致是这样一部分人群:


  心地善良,遵纪守法,重感情,讨好他人,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想的多做的少,完美主义……


  这样的人单独拿出来就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好人,那为什么这样的好人,却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1、好人文化的教育熏陶与现在环境的格格不入,寻求突破无果后变得郁郁寡欢。


  2、人的本性即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趋利避害,人性被倡导的善掩盖了。绵羊越努力,长地越好,狼越高兴。


  社会由无数个小家庭构成,社会教育传导到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传导到个人。我们个体无形中被社会倡导的价值观所影响,也无形中被家庭文化所影响,每一步都不是自愿的,但每一步都有家庭社会的影子。


  人心理的问题,并非个体的错,有社会背景的影响,有原生家庭的影响,但如果个体就此怨天尤人,可怜自己,那就是个体的错。


  原生家庭是客观的,社会是客观的,但人是主观的,是能动的,人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境地,都拥有选择的自由,而恰恰是这样的自由,让人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既然心理问题是被自己,家人,和社会惯出来的?那作为个体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可以抱怨,可以倾诉,但过后一定要行动,向着未来行动。


  2)躬身入局,从具体的事做起,不贪不懒,持续下去,定会柳暗花明。


  3)走出去,接触人性,接触社会,目的是丰富自己,更好做成事。


  4)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怎么判断是否专业?让你交心,同时让你有改变。


  自己不惯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任凭外界如何干预,你就是自己最好的答案。


  来源:人人都能学习好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以上文稿,贵在分享。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