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缓解家长大学情结的良方——因材施教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3-11-20  浏览:110 次    字体大小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讲师团  阜阳市网上家长学校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乐群


(本文视频)


当前的教育越来越“内卷”,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家长越来越焦虑,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跳楼的学生好像也越来越多,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是家长们的大学情结日趋严重。

最近网传,一位家长有严重大学情结的妈妈,为了孩子考上大学,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紧控制、多批评、常训斥,孩子越来越逆反,成绩越来越差,母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经常吵架,母亲无计可施,竟然不顾一切、不思后果地跳楼了!这位读过大学的母亲,还是一位医术很好、很负责任的医生,竟因为孩子可能考不上大学、母子吵架而自杀了!这是一位对孩子很负责的母亲,也是一位很失败的母亲,是心理素质比孩子还差的母亲。你跳楼了,心不烦了,不累了,孩子怎么办?父母怎么办?家庭什么办?孩子上大学比生命还重要吗?真是愚昧至极,无知至极,自私至极!几年大学白读了!真是一个有文凭没水平、有知识没思想的人!

2015年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家庭教育的讲话,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教促进法》,中办、国办下放了“双减”文件,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了“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各级各类学校、社区都办起了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的问题依然多多,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家长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管孩子的智力如何、个性特点、身心素质状况如何,也不考虑自己的教育能力如何,盲目攀比,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教育专家称之为“学历军备竞赛”。一个重要的、有效的缓解家长大学情结的好方法,就是教育孩子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家长希望孩子考上大学无可厚非。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读书学习的料。我儿子就是这样的人。我女儿从小就喜欢读书,在我的督促引导下讲坚持写日记,是个读书学习的料,后来以大专文凭考上了研究生。儿子个性强,脾气辣,性子急,活泼好动,好打好斗,打过几回架。虽然很聪明,但不适应应试教育,越逼他学习,他越逆反,越不学,出走过两三回。我尊重他的个性,不逼迫他学习,中小学学习很一般,两年高考名落孙山。我鼓励他去当兵,他很乐意。他在部队表现很好,半年后当上了班长,一年后发展为预备党员,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锻炼成长。复员以后本来可以安排到单位里面搞后勤保卫。有一段时间他妈没有工作,他曾经建议他妈妈摆台球案子挣钱。我发现他很有经商的头脑,就请朋友劝他下海打工经商,现在是一个小企业的老板。

我曾和儿子说,你姐学习多努力,你咋不向姐姐学习?儿子理直气壮地说:俺姐是俺姐,我是我,说得我无言以对。人的性格、爱好是不一样的。男孩和女孩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差异,教育孩子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前,大多数家庭有好几个孩子,有的父母虽然没有文化,或者文化很少,但很有智慧,善于观察孩子的个性差异,性格特点,并区别对待。对踏实、忠厚、能坐住板凳的孩子,不惜钱财,支持其上学读书;对调皮捣蛋、好打好斗的儿子,鼓励其吃粮当兵;对精明能干、能说会道的孩子,支持其学做生意;老实巴脚、无能无才的就在家种地、照顾老人。结果个个成人,人人有用。这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需要的干部、知识分子毕竟是少数,需要更多的人才是技术工人、能工巧匠、从事服务性工作的人。家长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孩子都上大学,况且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应上大学。现在已经学历(一般的大学生)过剩,大学生跑外卖的约占跑外卖的30%。近几年,儿童出生率大幅度的下降,而大学越办越多,将来上大学一定会越来越容易,但大学生找工作也会越来越难。所以,家长不要有过度的大学情结,一定要看看你孩子是不是读书上大学的料?如果不是,你又没有教育孩子成才的能力(方法),就不要逼孩子考大学。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对,方法不当,越逼孩子越不学,还加剧了家长和孩子矛盾,有的孩子因此出走、跳楼。不上大学就不能工作、生活了吗?很多干部、作家、艺术家、能工巧匠、做生意的人等等就不是大学生。倒是有很多大学生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有文凭没水平,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思想。那个跳楼的妈妈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首创的教学原则。家长们要牢固确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必要深入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革新家。他把教育、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首次提出“庶(人多)”、“富”、“教”的治国理政的伟大理论;他改革了当时“有类”的招生制度,实行了“有教无类(不分阶级、贫富、国别、年龄、智力好差)”的招生原则;他“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搜集整理了历史文献,重新编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改革了教材;他的教育以德育为首,除了重视知识的学习,也很重视体育和音乐教育;他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地实践了“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学思习行结合”、“温故知新”等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详见拙作“试论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原载1986年5月编印的《安徽省教育史研究会“学术讨论会会刊”》,后在《教育史研究》、《皖西学院学报》公开发表。)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对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有三千弟子,培养出“七十二贤人”,除了他热爱教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外,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注重因材施教是一个重要原因。

孔子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个性差异、才能和志趣:“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考察一个人所交接的朋友,观察一个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论语·为政》)他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论语·先进》)“由也果”(仲由果敢决断)、“赐也达”(端木赐通情达理)、“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贤哉,回也”(颜回很有修养),“雍也可使南面”。(冉雍可以作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论语·雍也》)由于孔子善于因材施教,他能把愚笨的高柴,迟钝的曾参,偏激的颛孙师,鲁莽的仲培养成“贤人”。他的学生各有所长:“德行(好):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言语:宰我、子贡。政事(能从政):冉有、季路。文学(熟悉文献):子游、子夏。”(《论语·先进》)

下面介绍两个孔子善于因材施教的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是不是听到了指令就应立即行动呢?”孔子说:“有父兄在,应禀命(遵命)而行,怎么能有闻即行呢?”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求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却答道:“是的,听到就要马上去做。”孔子的学生公西华感到很奇怪:两个学生问的是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呢?于是他问孔子为什么?孔子说:“因为两个人的禀性不同。冉求谨小慎微、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胆大一些,要做的事情听到后马上做;而子路的性格好胜,胆大妄为,故要他谨慎一些。”(《论语·先进》)

《荀子·子道》里有一个与之相反的事例:“子路入。子曰:‘由,知(智)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人。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日:‘可谓明君子矣。’”孔子针对子路、子贡、颜渊三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对他们提问的同一个问题“知者若何?仁者若何?”作了不同的评价,可见孔子多么善于因材施教。(详见拙作“试论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孔子能根据学生的天赋、才能和理解程度的不同,讲授的内容也有深浅、难易的不同。他说:“中人以上(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可以语上(高深的知识)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孔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不愧为“万世师表”!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虽然在内容方面有很大不同,但教育的思想、方法基本上是通用的。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好好读读《论语》,学习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方法,对我们提高文化修养、提升教育素养、改进教育方法是很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