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培养个性、发展语言很重要 ——从孩子的外号“小老练”和“小辣椒”谈起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3-11-17  浏览:124 次    字体大小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讲师团  阜阳市网上家长学校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乐群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他根据学生的才能专长,把学生分为四种类型: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能力强的有宰我、子贡。善于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长于文学的有子游、子夏。(《论语·先进》)孔子说:“诵诗三百,受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学的知识(“诵诗三百”)很多,不能解决政治问题,出使四方各国,不善言辞,学的知识很有什么用。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为了培养学生是语言能力,孔子很重视教学生学《诗》。除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之外,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学《诗》丰富学生的语言。他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孔子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的教育思想,对当代家长们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很有指导作用。

现代教育也很重视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能力。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家教经验。中国有句经验之谈叫“有性就有活”,意思是是有个性的人干活(工作能力)比没有个性的人干得好。还有一句俗话叫“好胳膊好腿不如好嘴”,意思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我的家教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人的个性形成与先天遗传、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我的两个孩子都很有个性,从女儿的外号“小老练”、儿子的外号“小辣椒”可见一斑。

我儿子的外号叫“小辣椒”。儿子在1992年3月16日的日记里说明了缘由:

我的外号叫“小辣椒”,由来有两点,一是我爱吃辣椒,每顿饭都要有辣椒,不然我就不吃。每到辣椒熟的时候,我把辣椒洗干净,把籽去掉,把盐放进辣椒里吃。二是我脾气辣,个性强,好打架,班里没有人敢和我打架。有一次,吃饭没有辣椒,我就很生气,叫爸爸给我做辣椒吃,爸爸不同意,我一气,就出去了,走了一个小时又回来了。

怎样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有个性的、调皮的男孩成人、成才?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我的经验是“尊重个性,率性而为”。(详见“调皮的男孩是好的——我是怎样教育调皮的儿子成人、成才的”。)

女儿的外号“小老练”是怎么来的呢?

1980年秋,我还在阜阳师范学院上学,我四弟在西城小学教书,我就让五岁的女儿在西城小学读了一年级,晚上住在我父母家里。我父母都是教师,工作忙,平时很少有时间管教孩子,因此女儿的童年过着比较自由的生活。上午和下午放学后,女儿经常到街旁边的小人书摊看小人书,一分钱看一本。有时候没钱了,就拿奶奶爷爷的零钱去看小人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的分集连环画书,《小马过河》等许多的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之类的小人书,女儿看了不少。女儿1988年3月6日的日记记述了这件事: 

我的日记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当时我上小学,爸爸在上大学。我住在奶奶家,无人管问,无人和我玩,学习也不好,天天总是拿奶奶的一分、两分的零钱,到门口的小书摊看小人书。

女儿小人书看得多了,意思大概也懂了,经常把小人书里的故事讲给同伴们听,说话的能力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过早的独立生活,自由的生活时空,小人书的启发,讲故事的锻炼,使女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发展得比较早。小小的年纪,叙起家常话来头头是道,像个小大人,给人一种比同龄孩子老练的感觉。因为她个子小,在班里年龄也最小,她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说:这个“小数点”是个“小老练”。

女儿上三年级时开始写日记,在学校老师和我的督促下,她养成了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提高了她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是她后来能以大专文凭考上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原因。

下面简介我发展女儿语言能力的经验,供家长们参考。

一、充分认识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我在大学读的是“汉语言文学系”,深知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人学习、工作、生活、交流的工具,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语言。

语言能力是人成功的必备素质。领导者、外交家、专家学者、教师、商人、演说家、演员等,都是语言能力很强的人。我下发农村时,房东老人告诉我一句做生意的经验:生意不成,语言不到。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较差的人,做生意、找工作都很难。尽管学历很高,文章写的很好。

从心理学、语言学的角度说,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发展语言就是发展思维。可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二、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多和孩子对话。

幼儿时期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期,家长一定要在这个最佳期里重视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女儿在“十八岁生日前给父母的信”中,详细地记述了我引导她观察、说话的事。

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我才五岁,爸爸在上大学。每个星期六,我会被爸爸从学校接走,父女俩一起放学回家过周末。50多里的路程(那时我爱人还在我下放的农村),爸爸骑着车,我坐在前面的车座上,爸爸教我唱歌,教我背古诗,还不停地问这问那。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人在观察事物时会伴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走马观花地好看好玩就完事了。大人应提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孩子边观察、边回答,这是培养孩子观察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办法。上面女儿日记说的我“还不停地问这问那”,即我问她“公路和田间的小路有什么不同?”“路边的白杨树和那沟边的柳树有啥不一样?”“公路上有几种车?”“汽车都一样吗?”地里长的是什么庄稼等问题,并引导她回答。有些话她一下子说不好、我就教她。如坐人多的是“客车”,拉煤的是“货车”。告诉她哪是小麦,哪是红芋?凡是我们能看到的事物,我都引导她观察、比较,并教她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楼房的高矮、书的薄厚、路的宽窄、河的深浅、桌子的方圆、人的胖瘦和各种庄稼的名称、用途等等。在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边观察夕阳西下的美景,我边教她背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蔚蓝色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的时候,我教她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她不仅唱得高兴,重要的是引导她在观察自然景物中背诗、唱歌,有助于她对诗歌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她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因此,她的观察力、思维力较强。有一次,她看连环画《老虎的晚餐》的故事。她不仅看得仔细认真,而且能够和日常生活联想起来,看出画面和生活的不同之处。观察力、思考力不强的人是看不出这类问题的。(详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由发问——兼答‘钱学森之问’”。)

三、坚持亲子共读,看图说话。读故事,讲故事。(详见“听说背看读写行,亲子共读育儿成”)

四、多和孩子聊天、叙话。

我爱人是个完美主义者,常批评、指责女儿的小缺点、小毛病,因此女儿很少和她叙话。我经常和女儿叙话,她学校里的事,她和同学的事,她心里的一些想法和要求……爱人曾说:你爷俩哪那么多的话。常和孩子叙话,不仅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需求、情感情绪,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学习、思想、情绪问题,还有利于减轻学习压力,预防抑郁,防止出现逆反行为。我的两个孩子在青春期期间没有逆反心理的表现,身心健康,与我经常和他们聊天、叙话有很大关系。

五、坚持督促、指导孩子写日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详见“我的德育思想和经验”等文章。)

我已经出版的家教专著《“一半的教育”在家庭》和这本《一半的责任在家长》里,引用了女儿和儿子的几十篇日记。正是因为有了儿女的日记,有了日记背后的家教故事,才增加了书的真实性、可读性。没有儿女的日记,就没有这两本专著;没有儿女的日记,书也不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