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风家教
子孙虽愚 诗书须读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19-08-01  浏览:1522 次    字体大小 :


阜阳《钱氏家训》研究会  钱 宏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这是《钱氏家训》最核心的锦句,也是钱氏成功的秘密。 

前两天受邀前往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的“状元村”大钱营,参加“万只七彩包”发放暨合肥工业大学第三期暑期教育实践开课仪式,有幸走近大钱营的文化大院。大钱营是一个仅有1300多人口的自然村,在过去数十年间走出了7位博士、6位硕士和140多名大学生,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据2018年全国最新姓氏人口数排名,钱姓人口280余万,在全国姓氏中排名89位。钱姓人口在历史上也不是人口大姓,宋朝时期仅有35万余人。如果不是《百家姓》的话,恐怕会有很多人不知道还会有这个令人眼炫的姓氏。但钱氏名人占姓氏比例却位列前矛,仅现代就有:在这建国七十周年之际,首先我们缅怀的是多次在危急时刻挽救党和红军的谍战英雄钱壮飞;有被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称作科技“三钱”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被习近平主席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几十年坚持为国铸盾、助力新中国长治久安的钱七虎;还有水利部长钱正英,外交部长钱其琛,还有国学大师、文化大家钱穆、钱弦同、钱钟书等。台湾有拥有六院院士于一身的钱煦与其父钱思亮父子四人。还有获诺贝尔奖的钱学森的侄子、美籍科学家钱永键与其父钱学榘父兄四人等,这些都是响当当的世界顶级的大师。另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近二十名,全球其它国家的钱姓院士数名,以及其他方面的专家学者、文学大师等等。《世界日报》记者惊呼:“钱家专出科学家”。

中华文明史上曾经涌现过众多杰出的家族,但都无法避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窘境。为什么钱氏能够走出这个怪圈,现代人才井喷呢?要探究个中缘由,就要从《钱氏家训》和制订《钱氏家训》的人说起。

《钱氏家训》是钱氏后人根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缔造者武肃王钱镠的《八训》和《遗训》精炼而成的,是一部源于王族流传于后的家训,比一般的民间家训更具有家国情怀。《钱氏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章节,通篇重视对子孙的教育。在“个人”篇中,劝导子孙们“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在“家庭”篇中要求“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家富提携宗亲,置义塾与公田。”在“社会”篇中倡导“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在“国家”篇中告诫后人“兴学育才则国盛”。正是在这部家训的教诲和影响下,钱氏后人非常重视学习,有的把“不读书不得入族”定为族规写进族谱,把读书做学问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于是涌现了钱均夫、钱学森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伟长叔侄;还有前面讲到的钱煦父兄、钱永键父兄等许多世代为学的家庭,形成钱氏历代人才辈出、现代呈“井喷”式涌现。

为什么《钱氏家训》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力呢?这就要从《钱氏家训》的制订者和其历史背景讲起。

《钱氏家训》的制订者钱镠生活在中国社会最混乱的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自幼家贫,靠贩卖私盐维持生计。二十一岁时为“保境安民”,参加了当地的自卫武装“土团”,后因立功从一个普通的自卫队队员先后被唐、后梁、后唐封为杭州剌使、镇海节度使、镇海、镇东节度使、吴王、越王、吴越王、吴越国王等,并赐有“恕卿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的金书铁券。然而钱镠没有以此炫耀,沾沾自喜,利令智昏,更没有象其他的割据政权及他的顶头上司董昌那样个性膨胀,称皇称帝,另立中央。而是不忘初心,“孜孜矻矻”,“无一日耽于三惑”,“行如履薄,动若持盈,惟忧福过祸生”,始终坚持“保境安民”的初衷,为子孙们立训令《武肃八训》。在其去世前,又立遗训《武肃王遗训》,谆谆教导子孙:“自固封疆,勤修贡奉。”“民为贵,社稷次之。”“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经过三世五王一代接着一代的努力,把吴越国建设成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间天堂福地。至第五位国王钱弘俶时,审时度势,顺应历史,将拥有整个中国三分之二财富的吴越国纳入宋朝的版图,维护了国家的和平统一。这就是《钱氏家训》核心价值观“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真实实践。说教不如身教,此壮举深深印在钱氏家族的DNA里。正是因为有这优良的基因,才有钱伟长在抗战暴发、国家急需枪炮的时候,以国文和历史都是满分,数理化仅考25分的严重偏科的考生,毅然决然的避长就短,弃文从理,后来成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才有钱学森冲破美国重重阻挠回到新中国,锻造倚天长剑,护卫中华民族挺起的脊梁。

钱镠起于草莽,少年时由于家境贫寒读书较少,但是他渴望读书,敬仰有学问的人,在多年的征战中,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他不断招贤纳士,广听谏言。他主政后更是广纳贤士,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其重臣罗隐。罗隐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因恃才傲物,桀骜不驯,时常讽刺时弊,加之相貌较为丑陋,唐朝廷和各路诸侯对其均没有好感。因此也就多次科举不中,后因战乱躲避在家。钱镠任杭州刺史时,罗隐起初对其不了解,故投诗试探:“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钱镠见诗大喜,因为钱镠对其早有耳闻,故回诗:“仲宣远托刘荆州,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冠,只为故乡。”于是罗隐决定投奔钱镠,被钱镠委以重任,成为核心幕僚。

钱镠对子女教育也是倾尽心血,不仅立有《武肃王八训》和《武肃王遗训》,“千叮咛万嘱”子孙们“莫纵骄奢,兄弟相同上下和睦。”“须子孙绍续家风,宣明礼教。”还常常谆谆教导子孙们“爱子莫过于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要务。”作为一代国王,整个吴越国都是他的,况且又有金书铁券护佑他的子孙读不读书大小也都是个“王爷”,是可以坐享其成的。但是钱镠要求他们且不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要“做一出人头地事”。钱镠要求子孙读书是“做一出人头地事”,这就是钱氏读书的目的,也就成为铭刻在钱氏心灵深处的信条。所以才有钱七虎数十年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很少有人愿意涉足的防护领域,潜心研究,为国铸盾,助力新中国长治久安。

一代一代的钱氏后人,坚持遵循《钱氏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的教诲,刻苦学习,认真“读书”、“做事”,才使钱氏人才辈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今天,中华民族没有象今天这样更接近复兴,为使中华民族走向更大的辉煌,钱氏后人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遵循《钱氏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的教诲,发奋读书,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状元家庭”和“状元村”,为祖国的辉煌积蓄着更大的能量。

 

二O一九年七月二十日于太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