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12岁男孩跳楼自杀,请警惕孩子世界里的上瘾性的上网行为!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4-03-07  浏览:65 次    字体大小 :

教育之窗   作者 | 遇见

 

近些年,因为沉迷手机引发的惨烈事件频繁发生。

南宁一初中生痴迷手机游戏,在手机被家长没收后,从天台跳下,坠楼身亡;江西一13岁少年,不眠不休地玩了40个小时手机,被确诊为脑梗;

辽宁一初三女生,看直播时打赏了20万,被父母发现后,因为愧疚和恐惧跳河自杀……

手机正在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最大因素之一。

董宇辉曾说过:“我从不玩手机,也拒绝我的学生接触手机。这种短期的快乐,就是‘垃圾娱乐’。”

深陷垃圾娱乐中的孩子,身心健康都受到威胁,只会一步步走向深渊。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警惕孩子世界里的上瘾性行为,别让它毁了你的孩子。

01 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沉迷于“垃圾快乐”

曾看过一个非常经典的“老鼠自我刺激”实验:1953年,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两名科学家,为了研究小白鼠对恐惧的反应,将电极插入小白鼠脑中。不料因为操作失误,电极没能到达预定位置,而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区域。在实验开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小白鼠竟然对电击产生了渴望。为了深入研究,科学家在小白鼠身边放置了一个杠杆,只要按压就能引起电击。聪明的小白鼠很快发现了杠杆的作用,开始不停的按压。无论是食物诱惑,还是爪子被电网灼焦,都没能阻止它疯狂的行为,最终小白鼠力竭而亡。后来,科学家发现那个陌生区域就是大脑的“快感中枢”,在接收到外界刺激后,会释放让人兴奋的多巴胺。它就像精神鸦片一样,非常容易让人上瘾,难以自拔。而手机对人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难以逃离的“快感陷阱”。

设计伦理学家特里斯坦·哈里斯曾说过:“电子产品的问题并不出在人缺乏意志力上,而在于数千万的手机开发者努力工作,就是为了破坏你的自律。”

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开始,你拿起手机,可能只是想看一个视频、打一局游戏来打发时间。可当你点开软件后,新鲜有趣的视频内容、风格各异的个性主播,不断抓取着你的注意力;激情昂扬的游戏音效、输赢之间的极致体验,不停的刺激你的大脑,让你欲罢不能。

连大人都难以抵挡这种诱惑,又何况是自制力本就不强的孩子呢?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对手机上瘾意味着什么?第一是健康受到影响,视力会下降,长期低头会导致颈椎出现变形,变得驼背等;第二是学习产生困难,日夜颠倒的生活,会导致孩子的精神难以集中,在课堂上睡觉、开小差,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第三是变得非常情绪化,容易暴躁、易怒、敏感、冲动,会因为游戏的输赢骂人、摔东西,甚至会因为被阻止玩手机出现自伤、自杀等行为……

正如《娱乐至死》中说的:“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孩子毕竟年龄尚小,心智还不成熟,他们还不懂得这种“热爱”背后的代价。

所以就更需要身为他们人生领路人的父母,为他们指明方向,请告诉孩子:打游戏、刷视频当然很爽,但这种感觉只是一时的,当激情褪去,留下的只会是无尽的空虚;好好学习、经常运动虽然很累,但丰盈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带给你的欢愉,却是长久的,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回味的。

千万别让一时的放纵,成为孩子和父母一生的悔恨。

 02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成年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或教育有关。”事实也的确如此。

邻居家的孩子小浩和我儿子小天一样大,今年都上初二。不同的是,我儿子的成绩很好,爱好也很丰富,喜欢看书、跑步、踢球……但小浩呢,成绩经常是倒数,平时一有时间就拿着个手机玩,吃饭、走路都不放下。邻居经常向我抱怨,孩子难管,做父母真难,羡慕我能把孩子管得这么优秀。但其实我心里知道,不是孩子难管,而是他们没好好管。因为上小学时,两个孩子的成绩其实是差不多的,转折就发生在课外时间里。

例如:孩子写作业时,要是遇到不会的,我会给他讲解,要是我也不懂,就会自己先查手机,弄清楚之后再告诉孩子;而邻居呢,说自己教不了孩子,直接把手机丢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搜答案。

周末我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去科技馆参观或者去运动场运动,丰富他的生活;邻居则会躺在家里呼呼大睡,任由孩子整日玩手机、看电视……自然而然,小浩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网瘾少年,变成了他们口中那个“难管的孩子”。殊不知,他们才是造成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他们的放任,养出了一个“放纵”的孩子。

听过这样一句话:“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就是你自己偷懒,却指望孩子有自制力。”教育最大的危险,就是父母怕麻烦、图省事。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他身上映出的所有问题,都是父母身上问题的投射。

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在父母的放养中长大的。

第一位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学生何江,说最感谢的就是父母。 

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家境贫困,父母的学历也并不高。每天晚饭后,村里人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打牌。只有他的父母格格不入,从不参与这些消遣娱乐,而是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一家人围着一张小桌,一起读书;晚上睡觉前,父亲还会给他们兄弟俩讲睡前故事。就这样,何江一步步走出了小乡村,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说:“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坚持,我估计像童年很多小伙伴一样,没读几年书,就早早外出打工了。”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举止的注意,这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只会打麻将的父母,永远教不出爱学习的孩子;同样沉迷手机的父母,永远养不出自律的孩子。父母就是孩子和垃圾快乐之间,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堵墙。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而不是他们堕落下滑的最终根源。

 03 想要孩子远离垃圾快乐,父母一定要守好这四道“防线”

看过这么一段话:“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它把人性中那些阴暗的东西锁起来,把那些积极阳光的优秀品质释放出来。”

向上的道路是很难的,需要孩子自己去坚持、拼搏、努力,也需要父母的陪伴与监督;向下的道路则很简单,只需要父母什么都不做,让孩子跟随他们的本性自由发展。所以,想要孩子远离垃圾快乐,父母一定要守好这四道“防线”。

1、增强意识,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

世界上最遗憾的事,就是在该学习的时候选择放纵,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最终在该享受的时候被迫拼搏,在该成功的时候满是悔恨。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每个年纪都有自己该干的事,学生时代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学习,其他都是次要的。先把学习搞好,为自己博得一个光明的未来,之后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和娱乐。

2、树立规矩,制定电子产品使用守则禁果效应告诉我们:越是强硬的制止,反而会换来越加强烈的反抗。所以,在孩子接触手机之初就立好规矩,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写作业或是读书时,必须将电子产品放在触摸不到的地方,比如客厅;遇到难题或是想要通过手机学习时,最好是能家长陪同;控制每天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比如2个小时,并严格执行,不能心软……

手机并不是洪水猛兽,使用得当也是一个有益于孩子的学习工具,重要的是“度”的把握。

3、培养爱好,增强和现实生活的链接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想让一块田地荒废,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同样的,不想让一个孩子沉迷垃圾快乐,最好的方法就是丰富他的生活。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出去散散步或是打打羽毛球;周末时,可以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或是去图书馆、运动场、博物馆等,找寻孩子的兴趣所在;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想法为他报一些课外班,学学跳舞、唱歌等……当孩子的日常生活被爱好填满,自然不会有空闲时间去沉迷手机。

4、以身作则,发挥父母榜样的力量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地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若是父母每天回家都抱着手机不放,孩子又怎么能管得住自己呢?要知道,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潜移默化的教育才是最有用的想要孩子放下手机、远离垃圾快乐,父母先要放下手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家庭教育的根在父母,做父母的对了,孩子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