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德者,得也”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3-07-27  浏览:189 次    字体大小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讲师团 阜阳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阜阳市网上家长学校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乐群

 

女儿读初一时,写了一篇“吃饺子”的作文:

我家有4口人:爸爸、妈妈、弟弟和我。一家人的性格不同,但生活却很和谐。

大年三十的晚上,饺子还没煮好,弟弟的碗早已伸到锅边,拿着勺子,一个劲儿的找呀找呀,找包了钱的饺子。他盛了满满一大碗,满意地走了。尔后,我和爸爸妈妈各自盛了一碗饺子,一家人吃着、喝着、笑着,说着一年来的功,一年来的过。咯噔,我咬到了一个硬东西,吐出来一看,是钱,我不禁惊喜起来。爸爸、妈妈笑着,弟弟却在向我撇嘴。我不由得后悔起来,这钱不该我吃,该给爸爸吃。他起早贪黑地工作,照顾我们,身体那么差,本来应让他吃到钱,交上好运,把病治好。这钱该给妈妈吃。一年来,妈妈操持家务,身体累病了,但却总是闲不住,干这干那。这钱不该弟弟吃,他调皮得不得了,尽给爸爸、妈妈添麻烦。这钱也不该我吃,因为我的成绩是漂浮的,总有要落下来的时候。我还和弟弟打架吵嘴,惹妈妈生气,不像当姐姐的样子。 

女儿这篇不足400字的短文,不仅文笔生动,且很有思想内涵,一是反映了我家快乐、和谐的生活,二是体现了女儿感恩父母的思想,三是有了反省自己的能力,四是有了论功行赏、凭付出得到收获的思想意识。十二三岁的女儿有这么高的思想道德觉悟,很可贵,很难得。年幼的、调皮的弟弟就没有姐姐那么多的思想,一心想着吃包钱的饺子:“饺子还没煮好,弟弟的碗早已伸到锅边,拿着勺子,一个劲儿的找呀找呀,找包了钱的饺子。他盛了满满一大碗”,结果也没有盛着包钱的饺子,撇着嘴,一脸地不高兴。

女儿有这样的思想品德觉悟令我欣慰,这是我在家庭教育中坚持“德育第一”的结果,也是女儿在读书、生活、写作过程中,努力自我教育的结果。当然,也有学校教育和她学习社会的功劳。

“吃饺子”的事如果发生在父母娇生惯养、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可能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小男孩没盛着包着钱的饺子,一哭闹,父母就强迫姐姐把包着钱的饺子让给弟弟;如果弟弟嫌姐姐咬过了,母亲连忙再包个有钱的饺子,煮给男孩吃。这样做的结果,是父母不知不觉地培养了男孩不守规矩、不知感恩、目无他人的自私心。

娇生惯养是当前家庭教育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也是古已有之的老大难问题。800多年前王应麟写的《三字经》里“教不严”的话,说的也是父母家规不严,娇生惯养,教育孩子该严格的时候不严格,该说“不”的时候不说“不”的现象。

自私是个道德问题,也是一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应试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必然结果。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惊呼:我们培养了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孩子克服自私心理,懂得用努力和成绩得到想要的东西,是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

人有许多欲望,所谓“七情六欲”,想得到的东西很多。如金钱、财物、名誉、地位、权力、知识、爱情……用什么途径、方式、手段来满足这些欲望呢?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手段。有些人不择手段,违法乱纪,强取豪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结果因德不配位,得而复失。大多数人坚信有德方有得、无德就无得,坚信有付出才能有所得的信念,靠努力修身养性,积极进取,拼搏付出,获得了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中国道德精神的真谛——“德”“得”相通、善恶报应。

《说文解字》说:“德者,得也”。简单地理解,“德”就是“得”。“德”字在殷商时期的《卜辞》中写为“直+心”,它是“得”的假借字,“得”则是“直+心”的假借义,“德”和“得”是相通的。

樊和平先生在《21世纪中国道德教育的现代化、现实化与世界化》一文中说:中国道德精神的真谛是“德”“得”相通,它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德”应当“得”。意思是“德”是“得”的条件,“得”是“德”的结果,有“德”才有“得”,无“德”就应无所“得”。如果无“德”而“得”了,就会得而复失。比如那些买官卖官的人,用钱行贿办事的人,是无德而得的人,结果可能会人才两空。因为他们德不配位。第二,“德”为了“得 ”。就是说,修德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满足人合德、合理的欲求。第三,“德”必然“得”。意思是有德的人必然能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甚至他没想要的东西都能意外地得到。比如,古代的尧帝发现舜有德,特别孝顺父母,有处理政事的才能,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后来又选舜做他的继承人,这是出乎舜意料之外的事。中国历史有许多类似的事情。俗话说,有德之人不用忙,无德之人跑断肠,说的也是这个理。这就是中国特有的“善恶报应”的道德信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武当山的一个道教的庙门上有副对联:“天知地知无人不知,善报恶报迟早要报。”横联就是“善恶报应”。尽管有时候恶人会得意于一时,但正义迟早会到来。文革中不可一世、倒行逆施的“四人帮”,最终落了个覆灭的可耻下场。

有些为非作歹的人,认为道德不能当饭吃,当钱花,无视道德规范、党纪国法,恣意践踏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孩子。

愿家长们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得”相通的基本精神,牢记“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家无德不旺”的历史经验,遵循“善恶报应”的因果关系规律,切实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