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善孝为先 | [05-07] |
![]() |
家风,成长的基石 | [05-06] |
![]() |
七彩家风代代传——好.. | [05-05] |
![]() |
守护留守儿童“平安上.. | [05-04] |
![]() |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关.. | [05-04] |
![]() |
颍上县网上家长学校第.. | [04-30] |
![]() |
随风潜入“家” 润“.. | [04-29] |
![]() |
颍东区举办“青少年版.. | [04-29] |
电话: | 0558-2272076 |
地址: | 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
![]() |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
家庭也是学校 | ![]() |
发布时间:2019-01-08 浏览:3967 次 字体大小 : 大中小 | |
——《“一半的教育”在家庭》序(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史研究》副主编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 储朝晖
乐群是我的兄长,乳名是敬业,学名是乐群,曾自书对联“敬业乐业事业有成,乐群利群众群和谐。”横批是“敬业乐群”。人如其名,因时常琢磨一些问题。他广交学友,我是他的学友之一。 乐群研究的问题集中在教育上,又不像时下不少人为了写论文或出书而研究,而是广泛涉猎。他以自己的孩子教育为具体案例,研究家庭教育问题,用女儿的成长日记,串起一个个家庭教育故事,一道道家庭教育问题,由此通向一个幸福家庭。 不妨沿着作者的思绪,寻珠觅玑地浏览一番:
女儿成年之际的父女通信,爱心、孝心、自信心和感恩心,心心相映; 从“以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为了孩子一生幸福而教育; 宁要一个“次品”,也不要“废品”和“危险品”,拒绝要分不要命; 即使分数少一点,只要品德好,能力强,身体好,照样能工作好,挣钱多,生活幸福; 少一点功利心,多一些平常心,孩子偶尔一次考差了,父母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大打出手; 父母应该无条件地爱孩子,这对自己和孩子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好学是传染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身作则,就是榜样示范,就是“身教重于言教”; 真正的爱是没有条件的,哪怕现在孩子是最差的,我们也要充分地理解他,相信他,鼓励他,帮助他,让他慢慢地进步; 其实父母们知道的教育孩子的道理差不了多少,成功的家长知“道”并做到了,失败的家长是知“道”而没有做到,或者是很少做到; 教育需要表扬和鼓励,但也要有必要的批评和惩罚,关键是批评和惩罚的方式方法要适当,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及效果; 尊重孩子,民主平等,耐心、虚心听孩子的意见,了解孩子的需要,克服家长制作风,有了不妥之处,也能作自我批评,把教育民主的作风带到家中,处理好两代人的关系,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女; 应该把“孝”作为教育孩子的起点和根本,这种爱心和孝心发扬光大,就能培养出热爱老师、热爱亲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要用积极的心态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美德和优势,引领孩子积极向上的成长力量,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使孩子用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建立自尊和自信;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理解、信任、尊重孩子,不了解青少年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相信青少年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不尊重青少年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
每一段平常的话。都是父母需要努力攀登的一个台阶。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作者从中体悟到“在家庭中,生活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当有人问作者,你是怎样教育女儿的?他的回答可以说对所有普通家庭都适用:“因为我无钱、无权又无能,只好让孩子自立、自学了。”他奉劝家长们应狠下心来开展磨难教育、吃苦教育、挫折教育,磨练孩子的坚强意志,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才能追求成功、幸福的人生。他意识到没有文化的岳母是全家学习的榜样,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女儿在姥姥家的生活,培养了女儿的爱心和孝心,这比学知识更重要。 作者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顺其自然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很少检查女儿的作业,没有刻意地要求女儿必须考多少分,必须考上什么好学校,女儿好看电视又管得不严,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小学毕业重读六年级,毕业后考入当时比较差的学校。就是在这种基本无压力的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中,她的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身心健康成长,个性自由地发展,为后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主张“不言之教”,“身教之教”,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顺其自然,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主体性作用,让孩子“自化”、“自朴”,自己教育自己,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有助于孩子成才。 这些应对和理念足资时下为孩子教育惊慌失措的家长们参考。 德是做人的根本,作者在这方面也有些精彩的看法:
学校抓学习,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已难以承受。但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不惜花钱请家教,只看到了抓学习、得高分的短期效应,却不知这样做会导致“高分低智”、“高分低能”、“高分低德”、“高分低体”的现象。 把道德教育等同于科学知识教育,把教条的、空洞的道德知识和规范用说教的方式灌输给儿童,成人讲道德,儿童听道德,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成人传递的道德知识,死记硬背道德知识,很少有感动和“心得”,思想道德课考再多的分,也不会有良好的道德行为。 如果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做经师的,即不能辅导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也一定要以身作则地做好人师,勤劳、善良、无私、节俭、纯朴、正直、乐于助人,教孩子学会做人。 日记是“道德的长跑”。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做道德判断和选择的主人,帮助孩子学会选择和放弃,做个有思想、有道德、有自主判断和选择能力的人,将来才能独立的生活和工作,成就一番事业。 我始终认为,儿女们的品德很好,知道孝敬父母,为人善良,能自食其力就是成功了。 感恩是人的一种美好的感情,是道义上的净化剂,是高尚的境界,是传统美德,是人的德性修养。 孝敬父母,不仅是供养父母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尊敬父母,经常地问寒问暖,不惹父母生气,积极、主动地排除父母的忧虑。 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能力。家长应视孩子为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家长要相信孩子,重视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引导、鼓励、帮助孩子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由发展,不要把孩子当奴隶,事事都要管着、训着、打着、骂着,那样会打击孩子的向上的积极性,自觉性。即变“管制”为“自治”,变“要我学”、“要我做”为“我要学”、“我要做”,教育的效果自然就好了。
作者注重情商、心育,主张以爱心育爱心,以情感育情感,父母应是情绪饱满、情感丰富而敏感度高的人,是人格积极、好学向上的人,是精神世界充盈的人,是善于营造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家庭氛围的人,是既能晓之以理,又能动之以情、感动孩子的人。 作者认为,自信心的培养应从让孩子“参与”入手,让孩子参与活动、参与决策。从孩子懂事开始,家长可以在适当场合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一些事情。如买什么玩具,购什么衣服,适时地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在参与中增强自信心。 作者强调家长们千万不要轻易反对、扼杀孩子的兴趣,应该想办法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活动的乐趣,并升华为健康的情趣和志趣,让孩子快乐中追求成功的人生。 这几方面的确是孩子成长的要诀。 陶行知曾道:“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作者自动站到民主的家长一边,认为家庭教育中的许多问题也是由于家长的专制教育造成的,“专制的教育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伤害,容易使孩子产生压抑感、恐惧感,养成顺从、胆小、畏缩、依赖的性格”,主张“教育好孩子,父母要有民主作风,尊重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在家里“形成仁爱、民主、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并总结出家庭民主的要领:贵在宽容,把孩子当人看,把孩子当作未成年人看,把孩子当成不完美的人看;尊重孩子,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孩子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不能把不符合大人的想法都视为错误,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鼓励孩子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把民主教育、科学教育和创造教育结合起来。 作者还注重孩子的身体锻炼、智力发展、旅游修习,放手让孩子读“无字之书”,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同时不忽视劳动教育,认为不会做家务不利于孩子智力发展,严重的问题是孩子不尊重劳动,看不起劳动者,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会不珍惜劳动成果,进而不爱劳动,好吃懒做,将成为无用之人,严重者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常人觉得惟有杰出、顶尖的人才有教育经验可写,而这本书写的是两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通过适当的家庭教育铸就幸福生活的案例,既有理论的高度,又结合家庭生活实际,提炼出家庭要塑造孩子美好人性、培养孩子美好人格、为了孩子一生幸福而教育的理念,对一般的家庭更具有参考价值。 这是一本生活的写真,却又不是一般生活的流水账,父女二人用骨感的生活渗透出刚性的哲理。由于作者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使它具有生动性、可读性和实践性的同时,又包含着不少几乎没有包装的教育真谛,虽一眼看到时显得有些粗朴,结合人生经历细细品味原本真是如此,读之能丰富家长的理论涵养。 当下的教育正在乐此不疲地消灭孩子的童趣,也就同时消灭着他们的质疑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孩子们从小到大好辛苦:先被学校灌输课本知识,后被灌输社会规则,继之补习潜规则,待差不多明白了,已是生命尾声。 教育本没有那么复杂。把你有兴趣的事情尽着才能做好,把你喜爱的人儿尽着力气爱好,把你想学的内容尽兴地学好。希望天下父母从读乐群的这本书开始,尽快明白过来,免得自己的孩子大了才明白,那就太迟了。
2011年6月28日
(作者简介:储朝晖 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教育史研究》副主编,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 注:本文是作者为张乐群的家教专著《“一半的教育”在家庭》写的序(二)。《“一本的教育”在家庭》一书由南方日报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已重印三次。该书被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推荐为《家庭教育指导读物》,在55种《家庭教育指导读物》中排名第四,专家给予很高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