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家庭教育真正应该改变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4-02-26  浏览:78 次    字体大小 :

原创 高老师 正念正育


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

 

殊不知,父母最应该给孩子营造的是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按自己节奏成长,在关系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蔡元培

所以,真正需要改变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孩子的问题,可能原因在父母身上

在医院心理门诊工作几十年的王健教授,有机会接触很多所谓的“问题孩子”。然而,他却告诉记者:“我一看见孩子,就知道这是后面两个大人的事儿,不是孩子的问题。很多父母有错误的信念,缺乏共情的能力,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接纳的环境。所以,中国真正需要治疗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好比孩子在路上不紧不慢地走,本来走到目的地是没问题的,这时候父母嫌他走得慢,背后用力推他一把,结果他摔倒了,好不容易爬起来继续走,又被父母嫌他慢推一把,又摔一跤。如此三番两次,即便走到了目的地,也是鼻青脸肿一身伤了。想想我们生活中总是被催促限制的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和植物一样,每个人的生长速度和花期都是不同的,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按父母的意愿统一开花的。

 

家庭的觉醒》一书中指出,我们唯一能控制和影响的人,只有我们自己。教养子女,往往都是当我们把焦点放到自己的身上,改造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子女身上时,教养是最有成效。

大量事实表明,孩子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病根在父母身上,光给孩子吃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父母改变观念、提高素质、切实做孩子榜样是培养优秀孩子的灵丹妙药。

有一个男孩,喜欢玩网络游戏。妈妈看到儿子玩游戏,不是责备、就是呵斥,结果儿子越来越沉溺。事实上,正是妈妈的粗暴干涉强化了儿子玩游戏的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是孩子效仿的对象,必须通过调整父母才能调整孩子,父母先改变,孩子才有可能改变。

 

���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伤痛

父母操控孩子致使孩子难以忍受、导致极端行为的事例,从来不缺少。“原生家庭创伤”的言论经久不减,不少年轻人在抨击父母曾经对他们造成的伤痛,在某平台上,曾有一个“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在小组里有数以万计的人在里面抱怨、宣泄以及分享父母那些“坑儿女”的行为,让人触目惊心,百感交集。

去年,留学美国的北大毕业生王猛(化名)拉黑父母6年,写了一封数落父母的万字长信,全是年少时的压抑和对父母的怨恨。

 

1708916398691004.png

 



很多网友看完以后,都说被唤起了多年的心理阴影。有的人,被父母控制到30岁……



1708916540273380.png


 

有的人,从未得到母亲肯定……



1708916571139039.png 

 

在台湾曾经发生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很有钱的父亲,他要求儿子念台大的医学院,他希望儿子将来当医生。但是儿子不喜欢学医,他非要逼着儿子去学,而且还预备了一个豪华的房子,让孩子的同学跟他一起同住,一起学习。结果他的儿子真的进了台大的医学院——台大医学院的精神病院。

归纳起来,不外乎父母对孩子控制、逼迫包办、指责、从未给予肯定等,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阴影,记恨父母。我们的父母确实该警醒了!

���父母要及时停止错误的教养方式

大脑天然对“坏”消息比较灵敏,那陷于育儿焦虑的父母,还有办法走出负面偏差带来的影响吗?

作者罗伊·鲍迈斯特和约翰·蒂尔尼提出了一项“负面黄金法则”——记住关键不在于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没有对别人做什么,这样就可以避免悲伤,并节省精力。对于那些不懂教育却责任心强的父母,这个法则是再合适不过了。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是有回报的,付出越多,孩子成长得也越好。但事实是,差劲的教养方式无疑会伤害孩子,可是极其认真负责也未必就能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

家长的格局一定要拔高到能看到未来孩子几十年的高度上,才能保证教育的方向不走偏。眼光盯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的节点上,家长永远会是焦虑的,评判教育成败的标准很容易就是学习成绩。

特别赞同李玫瑾在《心理抚养》所说的那样:“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决定未来。”

 

父母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很多是错的、过时的),把自己对未来的恐惧(毫无道理的),把自己对人生的遗憾或憧憬(不是孩子的)等等,一股脑全部转嫁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这对孩子公平吗?

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明白:孩子只是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独立的人,他们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对待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是我们能够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父母给的压力,最先感知到的,永远是孩子。当孩子只能被动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当无法对这些行为做出反抗时,就会用消极、逃避、愤怒的方式做出反抗。如果父母一直不正视自己的问题,作出改变,就只能是失控的父母,最终逼出一个失控的孩子。

���请父母放下对孩子的控制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孩子立马能按照要求去做的一些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紧迫。比如你要求回家后立马写作业是培养学习习惯,但如果按照孩子的习惯,休息10分钟后再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父母习惯把“我希望孩子怎么样”变成“我要求孩子必须怎么样”。一个是建议,一个是控制,方式不同,目的不同,性质也不同。

对于孩子而言,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你越要求他怎么样,他越不会按照你所要求的做。所以不妨每到这个时刻,就默念一句:“我的要求只是希望,并非必须。”父母心态平衡了,传递给孩子的压力就小了。亲子压力小了,孩子才能听得进去父母的建议。

���父母的关注点要改变

 

  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的正反馈循环,就是要确认那些已经发生的改变。考了70分的孩子,父母需要关注到“你掌握了70分的知识”这个事实,而不是“怎么扣了30分?错在哪里?”如果是后面这种逻辑,哪怕拿到100分,他们也会说:“一次100分有什么好骄傲的,关键看以后”。这种理念会带来一种偏执:仿佛一个人只能一直努力,一直前进,但永远没有达成目标,可以停下来休息的一天。这不仅让人倦怠,还有可能制造混淆:哪怕你做出了重要改变,但收不到一个肯定的信号,你也就一直不知道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

亲子养育中,关注正向,每天鼓励、信任孩子,会给孩子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孩子的行为。关注孩子一小步的改变,孩子有了努力与改变的方向,问问:“你是如何做到了?”给孩子以力量感和“我能”,以提升孩子自我价值感及自信心。所以,改变你的关注点,关注孩子积极正面的,孩子将会不同!

 

���父母要把孩子当作孩子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咱们是不是有过一些不切实际的期许呢?有没有给孩子施加过不该施加的压力?又或者是否粗暴地用对待成年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呢?父母要求孩子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懂事。成年人眼中的乖孩子更多的是:“被乖的孩子”,是改造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人造乖孩子”。因为,儿童的天性就是“不乖”的。“懂事”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乖,是以牺牲自我和自主需求为代价的。是为了迎合或满足大人的需求,牺牲的是自己的需求。而这一类孩子(人造的乖孩子)更容易出现自尊水平低和心理健康问题。

���人是不会改变,除非他感觉到尊重和爱

看看网友分享的儿时被父母尊重的故事:小时候好朋友从外地回来给我带了一条手链做礼物,那段时间几乎天天戴着,然后就丢了。我很执拗一定要找回来,我妈就很仔细地陪着我一直找找找,沿着回家的路找,到训练的地方找……居然真的被她找到了。虽然链子不重要了,但是她让我觉得自己永远都不会是无助的。

我同事的孩子痴迷研究蜥蜴、蛇、蜘蛛等动物,虽然夫妻俩很害怕,但依然愿意陪着孩子去各个博物馆、动物园参观,我认为有了这种爱与陪伴,他们家的孩子以后可以成为中国“达尔文”!

想起小时候,喜欢看的动画片或者电影,爸爸都会标注出来,到点了就满院子喊我回家看,当时觉得很正常,现在想来感动满满。@碧观隐)。

策略派家庭治疗创始人克洛·麦迪尼斯博士曾经分享过一个案例,有一位少年总是喜欢玩火,到处纵火。他的父母找到麦迪尼斯博士做治疗的时候,她给了这个家庭一个非常棒的策略,那就是让爸爸妈妈把孩子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教孩子如何正确地点火,正确地灭火。透过这个过程,很快孩子便改正了到处纵火的行为。本来这是一个纵火的问题,现在变成了一个如何正确地点火和灭火的问题。因此,要想让孩子改变,首先要让他感觉到尊重和爱。

���父母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及家人有所变化,首先要改变自己。在教育孩子面前,众多家长上下求索,都希望孩子武如鹏举,文过东坡,经邦治世,运筹帷幄…… 实际情况则是,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却与家长越来越疏远,不但不听话、不爱学习,还叛逆……真正的“药方”是:要想有合格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合格。要想改变孩子,先要改变自己!

教育是“开心门”的过程,你“改”了,孩子就“变”了。这就是改变原理。是家长教育工程中的核心原理。

坚定信心,不断地坚持自我的转变,自然会带动家人的变化,家庭和谐了,孩子也就随之改变了。家长改变1%,孩子改善99%。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并没有去改变孩子。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包括我们的孩子;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影响别人,包括我们的孩子。改变自己就是重塑家长的自身魅力,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为人父母不是一种天生的技能,我们不是自动自发就知道如何去做父母的。过去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育儿与个人品德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是个好人,你就会是一个好家长。

教养子女是一种需要多年培养的技能,就像任何岗位都需要培训、考核,子女教养也一样。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主观上愿意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为此付出艰苦努力的改变。好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总之,孩子的成长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看谁跑得快,而是看谁能坚持到终点。如果我们手里牵着的是一直蜗牛,那又何必要求它跑出兔子的速度?觉醒的教养方式要把焦点转到父母身上,需要被“教养”的应该是父母;养育过程也是一种实践,是每一天的修行,是为人父母是需要一生致力于每时每刻的改变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