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孩子不听话时,下策是责骂, 中策是讲理,上策是什么?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2-10-10  浏览:325 次    字体大小 :

明教育


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遇到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沟通问题。有些父母抱怨自己说什么孩子都不听;有些父母头疼孩子什么都不和自己说;更有一些孩子到了青春期,甚至拒绝和家长交流……

很多父母不明白,自己明明是从心里对孩子好,可是你一开口他就嫌烦;明明真诚地询问孩子的想法,可他跟你的每一句话都是最后一句。

知乎亲子版块有一个“常青”话题: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近8千条回答中,几乎全是孩子的“控诉”,令人触目惊心。

是什么造成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困境?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总结了父母在沟通中常犯的两个致命错误——忽略感受和陷入评判。

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接纳感受、描述事实和寻求合作的方法与孩子沟通。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说“和”听“不止需要真心,更需要一些技巧和锻炼。如果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沟通问题,不妨试试下面3句神奇的话,可能让你得到不一样的惊喜。

1、“我知道”

假如有一天,孩子哭哭啼啼地回家告诉你:“我的小兔子搞砸了。”你会怎么说?以下两种做法可能会让孩子更加难过:


1665367141767902.png

1665367141173288.png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说: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者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不管是努力安慰孩子让他停止哭泣,还是想方设法帮他解决问题,他可能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因为沟通中,孩子的感性思考远大于理性思考。

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杏仁核和新皮层。杏仁核的主要功能是处理我们的情绪和情感,又称“情绪脑”;新皮质掌管着分析、计算、推理、决策等高级神经活动,又称“理性脑”。对孩子而言,出生时就已基本长好的杏仁核占绝对优势,而发育缓慢的新皮层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夺回主导权。 所以,当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安抚时,他们听不进去任何话,所有沟通都是无效的。这时你要做的,是用共情的方法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感受,你可以试试对孩子说“我知道…”

《不可思议的妈妈》中,胡可就熟练地运用这句话和儿子小鱼儿达到了共情。

小鱼儿在水堡因害怕而哭泣,胡可说:“我知道你有点害怕,但是你表现很好、很勇敢,你坚持下来了对不对。”当小鱼儿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时,就慢慢止住了哭泣。即使需要限制孩子的行为,你也可以用“我知道“这句话。就像小鱼儿因无法带走心爱的玩具发脾气时,胡可说:“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现在拿不回家你心里有点难过,但是这是规则……”于是,小鱼儿听话地放下了玩具。只有我们尊重并接纳孩子的感受,才会对他们有所帮助。除了“我知道”,下面四种方法也可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


1665367193902376.png

1665367193119624.png

1665367194130459.png

1665367194652146.png

 

 

2、“我看见”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而陷入评判则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最大灾难。如果你看到孩子的房间很乱,你会怎么说?你总是把东西乱扔!你太懒了!你怎么这么邋遢!这可能是我们的第一反应。但是,这些话根本无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反而会立刻激发他们的负面情绪。

国际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说:“指责、侮辱、贴标签、批评、比较、分析都是评判的形式。”这些语言会让对方感觉到不满和敌意,但每当我们在沟通中说出评判式语言,总能起到使气氛陷入紧张、矛盾立刻升级的作用。

而用描述事实的方式沟通会避免很多问题,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看到地上有很多废纸,为了让家里保持整洁,请把它捡起来。”或者你只需要说:“我看到香蕉皮扔在地上”,

就会让孩子得到提示,发现自己的问题,避免一场争吵。其实,即使在表扬孩子时,评价式词语也会让人不舒服。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爸爸表扬正在画画的女儿“聪明,有天赋”,女儿却不理他;他对正在投篮的儿子欢呼“真棒,你太有才了”,儿子就不投了。为什么孩子不喜欢我们的赞赏?


1665367286136711.png

 

因为评价式词语更多地表达了我们对天赋和结果的赞赏,而描述性语言更多的是对孩子努力的过程进行夸赞。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对一些学生进行智力拼图测试。他发现,对天赋和结果的赞赏容易让孩子形成僵固型思维,而对努力过程的夸赞会激发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当我们夸“聪明、厉害、真棒”时孩子会想,我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努力尝试,万一搞砸了呢?除此之外,评价式赞赏还会让孩子感到敷衍。反之,描述性语言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用心和真诚,拥有持续努力的勇气和动力。你可以试试这样说:

“我看见你一直专注地研究那个问题,所以这么快就解决了。”“我看见你每天都坚持背单词,这叫有毅力。“

用“我看见”的方式描述事实,会避免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陷入评判,充满真诚与善意。

3、“我们一起想办法”

前阵子,姐姐和9岁的小外甥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原因是小外甥在课堂上捣乱被老师叫了家长,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上次怎么跟你说的?为什么不好好听讲?是不是想挨揍!“姐姐生气地对小外甥怒吼。可我知道,姐姐越这样,小外甥越不会改。

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说:父母“指责,辱骂,威胁,命令的时候,孩子们通常很难合作。当我们情不自禁对孩子说出难听的话时,想想我们到底是为了发泄情绪,还是为了解决问题。

还有很多父母会用惩罚的方式纠正孩子的行为,但是孩子对于惩罚的反应却是这样的:



1665367325964557.png

1665367326676889.png

1665367326103185.png



父母如何寻求与孩子的合作,除了倾听并回应孩子的感受,弄清事实之外,最好的办法是鼓励孩子和你一起解决问题。

你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针对一个上课捣乱的孩子做出了示范对话。

首先,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1665367388105346.png

 

然后,写下所有的想法并且不做任何评论,这里最好让孩子先说想法:


1665367408457470.png

 

最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并从中选出合适的想法去执行:


1665367428934865.png

 

邀请孩子一起想办法不但充分表达了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也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总是喜欢根据自由意志进行判断及反省,天生讨厌“命令式”的指正与建议。

相比父母强塞给孩子的办法,孩子显然更容易接受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案。

所以,当孩子发生问题时,我们不妨和孩子“一起想想办法”~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对于父母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对孩子的爱虽然发自肺腑,却常常因为不恰当的语言造成孩子的痛苦,引发亲子矛盾。

其实,每一份真心的爱都需要用心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