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风家教
“母慈”“子”才“孝”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1-09-10  浏览:654 次    字体大小 :

阜阳三中副校长  赵文汉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孝顺”是人的品德构成中的核心概念,或者说成首要概念。俗语中的“百善孝为先”就反映了这一传统认知。善良是品德构建的基础,没有善良就没有品德可言,就没有人格可言,而“孝顺”则是“百善”之首,可见在传统文化中评价一个人品德时,“孝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不孝顺,是不可与之交朋友的。”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之后,我就一直把它奉为我交友的一条准则。一个人对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孝顺,都不愿意付出,那么他还能对谁好呢?如果他表现出对你好,那么他一定包藏祸心,对你另有所图。你比他父母还重要吗?如果对你不是另有所图,他凭啥要对你好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孝顺不孝顺”在社会生活中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某一个人,为人非常不错,没有人受到过他的坑害,待人接物都很到位;但是就是父母不说他好。按说对别人都很好的人,在父母面前怎么可能不孝顺呢?

这里我们要分析一下孩子“孝顺不孝顺”是由谁来评说的?一般情况下,它是由其周围的人对他行为的观察而得出的结论。但还有很多情况下,则是从其父母口中给传出来的,“孝顺不孝顺”评价的源头在父母那里。很多人的“孝顺”美名是父母给传出来的,也有很多人的“不孝顺”恶名也是父母给张扬出来的。

这让我想起“母慈子孝”一词来。对此可作如下讨论。

一种理解,它描绘了一个家庭上上下下一派和睦的景象:老人慈祥,儿孙孝顺,家风祥和。这时,它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词汇,“母慈”“子孝”是并列关系,分别描写了老人和儿孙各自的状态。

它还可以理解为“母慈”,“子”才能“孝”,前后是条件关系,“母慈”是“子孝”的一个条件。这样的理解深刻地描绘了“儿女孝顺不孝顺”的一种内在逻辑性。大多数时候,一个人“不孝顺”,大家都会把责任归结到儿女身上,其实,不少情况下,儿女的“不孝顺”是老人给造成的。

首先,老人本身为人子女时是否孝顺直接影响到子女“孝顺”品质的构建。自己不孝顺的人,子女孝顺的概率就会大大地降低。

然后,作为老人是否知道满足?子女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你还是不满足,到处说孩子的不是,说孩子如何地不孝顺自己,说孩子如何地怠慢了自己。在这样的老人面前,子女就很难做到“孝顺”。

反过来,父母极容易满足,孩子对他做了一点点,他就感到极为幸福,他就到处说孩子如何地孝顺自己。这样的夸赞反过来激励孩子更加地孝顺,形成一种良性叠加效应,“母慈子孝”的景象就形成了。

最后的结论:孩子孝顺不孝顺,不光是孩子的事,父母这一方的态度也很重要!

  希望天下为人父母者都要懂得满足,对孩子的孝顺要学会知足,学会夸赞,孩子的“孝顺”常常是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