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心理,几乎是每个青少年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陪伴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是父母必须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
不过家长们也没有必要谈虎色变,实际上青春叛逆期几乎是每个人在成长阶段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只要引导得当,孩子的未来依然能够光明璀璨。
宁泽涛:不愿与父母交流
宁泽涛在叛逆期时,不喜欢和父母聊天或者沟通。每次跟父母通电话不超过五分钟,“最近挺好的”、“行行行”、“我还有事就挂了” 敷衍了事。但是,过了叛逆期的宁泽涛可是个十足的好儿子,相信很多人都对世锦赛上他抱着父亲痛哭表示感谢的场面印象深刻。
周杰伦:模仿家长签名
小时候的周杰伦功课经常不及格,于是偷学妈妈的签名,自己签成绩太低的考卷或者是用口水把分数弄模糊,再跟妈妈说是被雨淋到。而如今闯入音坛成名后的周杰伦是娱乐圈大孝子,会将所有收入都交给妈妈保管。
李咏:和老师对着干
主持人李咏也经历过让父母操心的叛逆期,在回忆年少往事时曾说过有一次上课时有人说话,老师为了维持纪律说:“谁不想上课了?”说话的人都安静下来了,一个字都没说的他却举起手来,眼睛都不眨一下,站起来就走。
叛逆期的表现
那么通过哪些表现可以判断
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呢?
1、开始批判、挑战规则与权威
对家长、老师、学校的教育或者制定的规则,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否定。对社会上出现各种现象,开始批判、吐槽,或者表现出不认同。
但是批判与挑战,往往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比如家长说的没道理,一定会顶嘴;家长说的有点道理,找没道理的部分顶嘴;家长说的有道理,故意曲解家长的意思顶嘴。
总之,顶嘴、批判都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手段,用来表达“我有自己的想法”,已经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话语权”了。
2、开始疏远父母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都是父母的“跟屁虫”,对父母非常依赖、信任。但是进入叛逆期后,孩子会故意疏远父母,比如对父母态度冷淡;不愿意或是有意识减少与父母沟通;更加倾向与同龄人一起或者是单独行动,而不是与父母一起行动。
实际上,孩子是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与时间,这也是孩子独立人格开始觉醒的表现。
3、情绪起伏比较大,特别容易烦躁
叛逆期的孩子缺乏理智,情绪波动比较大,有时仅仅因为一件小事,就会导致情绪失控,歇斯底里地大发脾气,仿佛心里随时都有“熊熊怒火”在燃烧。
4、开始变得“爱面子”
叛逆期的孩子,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在乎别人的眼光与评价。比如孩子会要求家长买新衣服、鞋子等各种装备,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变得爱慕虚荣。但这时也是孩子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予正确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拒绝孩子的要求或者责骂。
如何正确引导叛逆期的孩子呢?
1、将心比心,不要总否定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进入叛逆期后,家长遇到与孩子想法不同时,不要一味地责骂或者强迫孩子认同自己的想法。当孩子逐渐成长,有自己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情,家长应该将心比心地去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即使是孩子的想法有不对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耐心解释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给予孩子爱的关怀和鼓励
叛逆期其实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成长还不能完全适应的体现,也是缺乏爱和自信的表现。孩子是想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吸引家长与周围人的注意。其实如果家长能多理解他们,多给孩子爱的关怀与鼓励,这对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3、教会孩子感恩
叛逆期的孩子,往往会和父母唱反调,或者拒绝与父母沟通。这其实与孩子平时缺乏感恩教育有关,很多孩子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并没有指望孩子回报,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感恩是不可缺少的一课。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艰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与父母沟通,也会让孩子学会关心和感激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