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家长课堂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长课堂
三个字就能修复和孩子的关系,很多父母却不肯说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18-03-06  浏览:1641 次    字体大小 :

微信图片_20180306085002.jpg

01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每次想起都很感动。


一个父亲加班到很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的时候,儿子跑到他面前问: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父亲说:你问吧。

 

儿子说: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

 

这和你有什么关系?父亲有点不高兴了。

 

儿子恳求道:告诉我嘛,求你了。

 

父亲想了想说:大概20美元吧。

 

儿子似乎有点沮丧,独自回到了房间。

 

过了一会儿,儿子又来到父亲身边,问父亲:爸爸,我能借你十块钱吗?

 

父亲正在烦恼工作上的一件事情,听儿子这么说更恼了。


对儿子没好气地说:你又想买什么玩具吗?给你买的玩具还少吗?爸爸每天很辛苦的工作,你也要体谅一下,不能什么东西想买就买!

 

儿子一言不发,悻悻地离开了。

 

快要睡觉的时候,父亲想起自己对孩子发脾气的事情,有些懊悔。


走到孩子房间,看见儿子还没睡,于是对儿子说:对不起,爸爸刚才心情不好,对你发脾气了。可是你为什么还要钱呢?


儿子从枕头下拿出10块钱递到爸爸手中,说:爸爸我能先欠你10块钱吗?


父亲看着手中的钱有点莫名其妙,于是问儿子:你要这么多钱做什么?


儿子说:我想把这20块钱给你,看看你明天晚上能不能早回来一个小时,陪我画画。


听完儿子这么说,父亲温柔地将孩子拦在怀中,说:真对不起,我明天早点回来。

 

有很多人可能会被故事中的小男孩淳朴的愿望感动,但是我却觉得这个故事中的爸爸更值得称赞。


虽然他误会了孩子, 但他会在冷静下来之后对孩子说“对不起”。


正是这三个字,才让他有机会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最终修复了和孩子的关系,拉近了父子距离。

 

难以控制情绪,向孩子发了脾气,甚至打骂了孩子,是每一位父母都可能会犯的错误,但是这个错误并不是不可弥补。


担心自己情绪失控的爸妈要记住一句话:原谅,会有效疗愈内心的创伤。


如果你担心自己情绪失控给孩子留下了什么创伤,当孩子“原谅”的时候,这些创伤就能很有效的被疗愈。


所以,不能成为不发脾气的父母,至少可以做一个能够说“对不起”的父母。


 02


有些父母觉得向自己孩子“道歉”很难,因为会损害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

在一个家庭里,家长的威信不是因为他做事一贯正确而建立起来的。

而是通过他能够实事求是,严于律己,才能真正在孩子心里建立权威。

 

有个朋友前几个月刚换了新公司,新工作千头万绪,比她预想的困难得多。

换工作前她答应过女儿去迪士尼,现在接手了这个工作,去迪士尼变得遥遥无期。 


有一天晚上,女儿又开始嚷嚷着要去迪士尼。

她当晚的工作电话此起彼伏,孩子在一旁闹得她头疼。

女儿还不停说“你答应过的,你答应过的”,这句话让朋友火得不行。

结果就是她打了女儿一顿,女儿大哭一场。

朋友发现之后几天女儿虽然没有再要求去迪士尼,但是情绪确实不太好。

她冷静下来之后也有些内疚,给孩子买了两个她之前想要的礼物,但是孩子似乎都不感兴趣。

她问我该怎么办。

我说,打了孩子以后,你给孩子对了“对不起”没有?

她说,为什么要说对不起?我是她妈妈,总不能给她道歉吧?

我说,最初你答应了她去迪士尼,虽然因为工作太忙去不了,但总是因为你的原因孩子才没去成,她已经很失望了。

她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吵闹,而是在表达自己失望的情绪。

如果别人食言于你,想必你也会有情绪吧?

孩子因为自己表达情绪还被打了一顿,难道她不应该收到一个道歉吗?

朋友说:我要是给她道歉,那我以后就管不了她了。

我对朋友说,你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向女儿道歉以后就管不了她了。

反而是你错过了通过道歉修复关系的机会,她以后才真有可能不再听你的建议和教导了。

因为在她眼中,你会慢慢变成一个不能理解她而且很蛮横的家长,她会越来越不愿意和你谈心。

渐渐的,你对她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小。


朋友半信半疑,晚上回家向女儿道歉,对女儿说自己那天不应该打她。

女儿听完她的道歉,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她说,看见女儿的眼泪,才突然明白,孩子已经委屈了很久。


03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会要求孩子认错。 

但父母也会犯错。

当父母能够为自己“出错”向孩子认错,并且道歉,不仅不会损害他们的威信,还能增加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信任度。


父母为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的时候,也是在给孩子树立榜样: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说出伤人的话,或者做出伤人的举动。

也会在平静之后感到后悔。

但是并不是很多人都知道如何去“修复”被自己伤害的关系。

一个会反思自己行为、能够说“对不起”的孩子,会更受欢迎,也会有更多的朋友。

  

其实,父母对孩子说“对不起”三个字越没有障碍,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反而越融洽。

因为父母会在真诚道歉的过程中越来越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理解孩子,亲子之间体谅会越来越多。


孩子感觉到自己能够被父母尊重,反而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


新时代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即便将孩子抚养得很好,

有时也会对自己不满意。

如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有这7个迹象,

就说明父母将孩子抚养得很不错了。

应该好好肯定自己。


哪7个迹象呢?


01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


很多父母比较头疼孩子在自己面前“发脾气”。

但每个人都会有各种情绪,

区别只是

会不会在某个人面前表现出来而已。


对一般人而言,

觉得越亲近的人,

越容易在他们面前表现情绪。


如果孩子心理感觉和父母贴近,

就敢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各种情绪,

尤其是负面情绪——

愤怒、悲伤、恐惧等等。


也只有当孩子感觉与父母相处,

有绝对的安全感,

才会在父母面前撒娇。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的情绪很少,

或者只表现某一类情绪,

就预示着亲子关系有些问题了。


父母需要注意,

自己是否不许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

或者当孩子表现某种情绪的时候就打岔。


接纳孩子的每一种情绪,

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的情绪,

可以帮他们说出来。


02

孩子受伤或者遇到问题时,

首先找你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遇到问题就会找自己解决。

其实未必。


孩子会先判断父母对此事件的反应,

预测可能的后果。

所有判断都是基于

孩子过去和父母相处的经验。

只有当孩子觉得会获得帮助,

遇到问题才会第一时间找父母。


如果孩子过去在外面受到伤害,

找父母求助,

而父母采取责怪的态度,

孩子以后可能宁愿忍耐痛苦,

也不会找父母求助。


03

孩子会和你谈自己的想法,

不担心你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孩子愿意告诉你自己的任何想法,

就说明你们这段亲子关系很亲密。


有些父母对孩子太过严厉,

或者对孩子的想法、情绪反应过度,

孩子就会越来越不愿和父母说自己的想法。


此外,

孩子也能比较准确的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

如果他们觉得父母不能承受,

也不会告诉父母。


04

你对孩子的反馈不评判

也不贴标签

 

有些父母给孩子的反馈完全不客观,

甚至给孩子贴上很多标签。


我曾听一个妈妈说,

孩子很不爱吃蔬菜。


这本没什么,

但她很快做出一个结论:

所以他性格急躁。


我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唯一的关系可能是,

这个妈妈既担心孩子不爱吃蔬菜,

又担心孩子性格急躁。


也有些父母在诉说了孩子的行为以后,

总要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

比如懒、贪吃,不够聪明等等。


这些标签和评判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

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像“标签”那样。

 

05

你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成就感。


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

孩子会发展出“持之以恒”的能力,

他们也会更少尝试危险行为。


有些父母则不允许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领域。

他们让孩子发展的“兴趣”,

其实是自己没有被满足的兴趣或爱好。


如果父母不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

逼迫他们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

孩子会很害怕自己让父母失望,

他们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压力也会尤其大。


这样的结果就是,

孩子一直在压抑中学习。


06

你会给孩子设置恰当的规则

不担心孩子反抗


负责的父母会引导孩子的行为,

给他们设置恰当的规则,

而不会因为担心孩子不高兴,

或不喜欢自己,

就对孩子听之任之。


完全被放任的孩子,

未来会遇到很多麻烦。


恰当的规则包括:


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比如吃饭时间、睡觉时间;


生活习惯规划,

睡前刷牙,换洗衣服,做家务,

晚回家要让父母知道和谁在一起等等;


使用礼貌用语,

去别人家注意什么礼仪,

过马路、乘车要注意什么等等。


07

会对孩子道歉,

并且弥补过错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

《三个字就能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很多父母却不肯说》。


亲子相处中出现的问题,

未必全是孩子的错,

有时父母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

比如情绪反应过度,

对孩子大发脾气,

打孩子。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

父母需要做的

就是承认并且弥补自己的错误。


你可以和孩子谈谈:

冷静下来之后想过,

如果重来一次,

你会怎么做。


你也可以和孩子谈谈:

当时是什么情绪或者想法,

让你没有克制住冲动。

 

亲子关系是一辈子的关系,

传统的思想总是认为

父母对孩子就是应该高高在上,

对孩子做什么都理所当然,

甚至只要是自己觉得

“为了孩子好”

就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去做。


常听一些父母说:

我打他是为他好。


这是很奇怪的逻辑。

如果想让孩子明白道理,

首先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讲道理。

打孩子一顿,

只会让孩子害怕“被打”这种行为。

孩子最后会得出结论——

我这么做会被爸妈打。

但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也许永远都不知道......

 

这7个迹象存在于你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吗?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