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风家教
家风如笔,书写成长画卷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5-04-24  浏览:42 次    字体大小 :

  家风,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奏响家庭的和谐之音;又似涓涓细流,润泽着家庭成员的心田。在我的家庭里,姥姥和妈妈传承下来的家风,如同熠熠生辉的星辰,照亮我成长的天空。


  一、家风故事


  姥姥是一位勤劳质朴的女性。她生活的年代物资匮乏,但她总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姥姥擅长女红,家里的衣服、鞋子很多都是她亲手制作的。小时候,我常常看到姥姥坐在窗前,借着微弱的光线,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物。她微微眯着眼睛,神情专注,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使命。那粗糙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布料之间,每一针都缝得细密整齐,就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姥姥常说:“东西坏了不要急着扔,补补还能再用。”有一次,我的裤子破了个洞,我本想扔掉再买新的,可姥姥却一把拉住我,满脸慈爱地说:“傻孩子,这裤子补补还能穿呢。”她边说边拿出针线,那动作娴熟而又迅速。不一会儿,裤子就补好了,姥姥还在补丁上绣了一朵小花,让裤子变得独特又美观。那朵小花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姥姥的勤劳与智慧。“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姥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老话。


  妈妈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她深受姥姥的影响,将勤劳与节俭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教育工作中。在学校里,妈妈总是教导学生们要珍惜纸张,不要随意浪费。她会把用过一面的纸张收集起来,做成草稿本给学生们使用。妈妈在讲台上,温柔地对同学们说:“孩子们,纸张是用树木做成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张纸,就像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鼓励。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妈妈以身作则,践行着这句名言。在家里,妈妈也以身作则。我们家的书桌上永远摆放着一个笔筒,里面插满了长短不一的铅笔。妈妈说:“只要铅笔还能写字,就不要扔掉。”她会把短铅笔用卷笔刀削得更尖,方便继续使用。妈妈削铅笔的时候,眼神专注,仿佛在雕琢一件宝贝。而且,妈妈还把这种节约的理念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节约用水,她会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拖地。那清澈的水流,就像妈妈对生活的热爱,缓缓流淌在我们的家中。


  二、家风感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从姥姥和妈妈传承的家风中,我懂得了生活的不易。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人们的辛勤付出,无论是姥姥手中的针线,还是妈妈收集的纸张,都凝聚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在这个追求便捷和快速消费的时代,家风就像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不要被物质所迷惑,要珍惜拥有的一切。


  同时,我也感受到家风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我学会了自律和自我约束。


  三、家风传承


  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这份家风的重任。在学校里,我会像妈妈一样,向同学们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我会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述姥姥和妈妈的故事,让同学们感受到家风的力量。在家庭中,我也会把这些家风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让他们从小就受到熏陶。我会拉着他们的小手,绘声绘色地描述姥姥缝补衣物的场景和妈妈削铅笔的模样。


  我还希望把这种家风融入到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也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像妈妈那样,把家风中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如果从事其他工作,我也会在同事和朋友中倡导这种勤劳节俭的生活态度。家风的传承不仅仅是家族的延续,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我要让姥姥和妈妈传承下来的家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如同明亮的灯塔,指引更多的人走向美好的生活。


指导老师:张丽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