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
电话:0558-2272076
地址:阜阳市关工委家教组
当前位置:首页  >  家风家教
张氏家训——百忍歌互动留言
发布时间:2020-09-02  浏览:995 次    字体大小 :

张氏家训——百忍歌

张姓,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中国大陆第三大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83%,为世界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但根据中国大陆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张姓是中国大陆第二大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

张姓的来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张姓源于濮阳”,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其中张姓、姚姓源于濮阳。

“百忍堂”源于唐高宗泰山封禅(665年)经濮阳过寿张(今濮阳市台前县)时,登门拜访张公艺宅,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旌表。

张公艺系张良26代孙,生于577至676年,前李世民在公艺门前小河马失前蹄遇难,公艺救至家中疗伤,世民未告真情。贞观九年(635),世民亲书“义和广堂”金匾,差人送给公艺。)

据《资治通鉴》载:“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过寿张,幸其宅,部所以能 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上善之,赐以缣帛。”唐高宗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旌表。封公艺为醉乡侯,长子希达为司仪大夫,(寿张县志载)。故张旭题诗曰:“张公书百忍,唐朝著勋名。天子躬亲问,旌表悬门庭。洪都是故郡,清河脉长存。儿孙须当记,族远诗为凭。”尔后族人便以“百忍”为族徽。

张氏家训——百忍歌

世人较多知晓清光绪年间阎敬铭所作的《不气歌》和清朝石成金的《莫恼歌》,却很少有人知晓广东省中山镇流传的《百忍歌》。如果把这三首歌放在一起,实际上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人生三境界。

清河张氏,在武所张家,把《张公·百忍歌》当为祖训,世代相传,每家厅堂正中悬挂一匾“百忍流芳”,油漆鎏金,十分壮丽。它虽为张氏家训,而其他各姓实际也在流传诵读,在小小的地域环境中竟成为百家各姓的和睦之道。

《百忍歌》通俗易懂,谈古说今,虽非尽善尽美,但在处理睦邻、人际关系、家庭问题上,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百忍歌》还是个人修身的一种准则,反映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激励家庭成员成为优秀成员,由此也可知《百忍歌》是客家人性格养成的一个折射,也体现了家训文化中重要的一页。

《百忍歌》所说的忍,属于精神养生中的调神法,即在遇到情绪不良时,要提倡“理智”,注重“修养”,掌握自己,控制情绪。如果不控制情绪,任其放纵,不但周围的人受不了,而且对自己的身体也极为有害,小则身体患病,大则危害生命。因此,暂时,“忍一忍”亦是有积极意义的。

百忍歌,歌百忍;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

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

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静;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

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

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百忍传家”则是张公艺的事迹。张公艺,字千禄,是张氏第一百一十一世祖。公艺为人急公好义,乐以助人,修身养性,胸襟坦荡,待人处世,宽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哲理。因而告谕后裔当忍则忍,忍者有益。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妻不忍多争竞,能忍贫亦富,能忍寿亦永,古来创业人,谁个不知忍,不忍百祸皆云涌,一忍百祸皆灰烬。但公艺提倡之忍,并非不讲是非原则,明言不当忍则忍,忍者有害。公艺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故而能九世同堂,唐高宗旌为“义门”。

 

推荐文章